“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就是‘一言九鼎’的鼎,它告诉我们,做人说话要讲诚信。”4月29日,新乡市凤泉区中原诚信博物馆又迎来了一批游客,一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讲解员正指着展厅中摆放着的展品,绘声绘色地讲解。
这位讲解员就是中原诚信博物馆馆长邓志军。4月30日晚,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22年“诚信之星”,邓志军是河南省唯一当选者。
“我是践行诚信的受益者,更要做倡导诚信的推动者。‘诚信之星’的荣誉是对我践行诚信、传播诚信的最大鼓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61岁的邓志军如是说。
以诚立业
恪守初心报桑梓
1989年创办企业之初,邓志军就以“诚城”为企业命名,立志把企业打造成为诚信品牌和城市名片。
“对企业来说,诚信是金字招牌,也是最好的名片。”邓志军介绍,诚城集团每年在招录新员工时,首先考察的就是员工的个人征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诚信教育。“每年3月16日是公司的‘诚信教育日’,我们用多种形式厚植企业诚信文化。”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邓志军的企业也出现了经营困难。邓志军向员工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不欠工资,再难也不会拖欠大家一分血汗钱!”他抵押个人房产并向朋友借钱筹措资金,足额给每位员工发了工资和奖金。
“办企业跟做人一样,诚信最重要,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做到不欠账、遵约定、守规矩。”凭借这股执拗劲儿,邓志军把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颇有名气的综合性企业,30多年做到“四个不欠两个没有”:不欠国家1分钱税款、不欠员工1分钱薪酬、不欠合作伙伴1分钱账款、不欠银行1分钱本息,没有1条失信违法记录、没有1份违约合同记录。
投身社区
担当实干惠群众
绿树水边合,夕阳楼外斜。置身新乡市红旗区诚城社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管理涣散、垃圾成堆的城中村。
2013年,新乡市开创了“地方党委、政府主导,非公企业参建”的新型社区建设模式,邓志军放下经营了20多年的企业,担任诚城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面积3平方公里,辖4所本科院校、600余家商业门店、15个居民小区、18万余人。怎样才能将如此大的社区建成群众热爱的美好家园?邓志军又拿出了“诚信”金钥匙,“经营企业要讲诚信,服务群众更要重诚信,只要以诚相待,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到群众心里,让群众过得更舒心。”
社区成立之初,邓志军把公司35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重新装修后无偿移交社区,还投资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社区餐厅等,每年出资100多万元用于支持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
除了带领社区“两委”成员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新路,邓志军还在社区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推广诚信文化;建起志愿服务队、“好人”宣讲队,吸引3万多名社区居民加入。截至目前,诚城社区共有30多个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和省市文明家庭,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社区还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60多项荣誉。
建馆立信
重诺守信见行动
“一个人讲诚信不算啥,带动更多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有更大进步。”得益于依靠诚信带来的事业发展,感受到社会诚信文化氛围日渐浓厚,邓志军有了筹建“诚信博物馆”的想法。
说干就干。邓志军先后五次邀请专家、学者召开论证会,同时走出新乡探访全国各地专业博物馆,最终确定了建馆方案并选址筹建。工程前期仅总体设计建设、内部装修就花销不菲。
既然是“博物”馆,就需要有大量的实物来支撑。邓志军和博物馆实物征集小组成员历时半年,远赴河北、安徽、江西等地,寻找购买诚信实物。
而就在馆厅装修完毕准备布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需要,诚信博物馆不得不被拆除。
邓志军毅然选择了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夜间,装修精美的3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化为乌有……
“拆了还建吗?”当时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和猜测。
“说过的话就要算数,建馆不能半途而废!”邓志军掷地有声。
重新寻找馆址,重新找人设计,重新进行室内装饰,诚信博物馆再次动工兴建。到了2021年,就在博物馆第二次建成并即将开馆之际,一场特大暴雨,把博物馆变成了一片汪洋。
“别建了!千万不能再建了!”“博物馆是公益的,不能挣钱,你尽心了,不建也罢。”反对的声音更多了。
邓志军却说:“把博物馆建成,才算没有丢掉诚信。”
又是投入巨额资金,又是同样劳心劳力的付出。2022年3月,中原诚信博物馆终于试运行。
行动是最有力的感召。邓志军三建博物馆的故事传开后,很多人慕名而来,把一件件珍贵的历史信物捐送到诚信博物馆——80多岁的李秋泉老人,骑着三轮车穿过半个城市为博物馆捐赠几十幅老照片;市民马利敏带着孙子来捐赠剪纸作品和诚信实物,他说,一定要把诚信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如今的中原诚信博物馆,一件件实物讲述着一个个诚信故事,也吸引了诸多干部群众前来参观,探寻中华民族诚信文化的历史根脉,领悟“信用中国”建设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