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单
> 副会长单位
> 理事单位

这个信用修复“专家门诊” 让3万余家企业受益

发布时间:2021.11.30

“对症用药效果好,真当帮了大忙。”日前,我区一家风机企业因一项三年前的环保行政处罚得到顺利修复,使得一度受阻的政府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一下就顺畅了起来。企业负责人为此连连表示遇到了“良医”,并坦言今后将加倍珍视企业信用的维护。

  记者了解到,该企业负责人口中的“良医”,即为经区发改局批准设立的区信用建设促进会。作为省内首个县级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其提供的也是公益性的“专家门诊”。

       “其实信用修复的真正目的,是重塑信用,也给企业一个纠错的机会,好让他们‘轻装上阵’。”区信用建设促进会负责人谢振品介绍,从2019年起,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信用中国”“信用浙江”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也相伴而生。这主要就是为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让诚信也可以重来,从而构建全面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此,当时刚成立2年多的促进会也在第一时间将“信用修复”列入“门诊”范畴。

  不过,信用修复不是想修就能修,也有明确的前提条件和严格的程序规范,需要“对症下药”。据了解,执法部门在对企业的某项失信行为做出相关行政处罚后,会有一个最短公示期,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而公示期结束后,才是信用修复的开始,期间企业除了要完成相应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还需要经历提交申请、资料审核、修复公示、逐级上报、信用修复标注等流程。对此,谢振品提醒企业,当遇到信用受损的情况时,切不可病急乱投医,轻信社会上所谓的有关系有路子,打包票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话术。

  信用修复有多重要?谢振品介绍,如果企业信用出现问题,除了政府奖励补贴类申报,还会在上市、招标投标、融资贷款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评优评先等各方面受到限制。而及时有效的信用修复,相当于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其在未来的社会资源配置和自身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据统计,2年来,区信用建设促进会已义务帮助23家企业完成了 60项信用修复,涉及环保、安全、交通违法违规等。

  其实,除了帮助事后修复,区信用建设促进会也同样注重预防,善治“未病”。2018年至今,促进会受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委托,已累计为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逾1200家企业开展了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管理和信用修复等专题巡回培训。同时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革,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地取证”的方式为全区3万多家企业建立了网上诚信档案库,并紧扣“采信、管信、评信、用信、竞信”5个环节,帮助企业见证信用,保障大众消费安全,助力政府监管市场。

       “大家诚信经营的意识明显在提高。”区建筑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自该协会250余家建筑企业单位与促进会开展合作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配备专人负责定期查询企业信用情况,以为更好维护自身良好信用,获得更好发展。


来源:百观新闻

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冯楠 编辑 朱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