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预警 | 小心!美容遭遇“新套路”:闲聊“设局”低价诱导、异地就医高价“买单”
发布时间:2025.09.09
为了拥有更靓丽的容颜,不少求美者热衷于医美消费,美妆、医美等“颜值经济”呈爆发式增长,也让一些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6月18日,廖女士前往柳州市城中区晨华路某美容机构体验美容项目,其间有店员向她推销价值6888元的“四选三美容套餐”,她当场予以拒绝。随后,顾客欣欣(微信名)及店员覃某走进房间。覃某夸赞欣欣皮肤状态好,欣欣则称自己在南宁总店做了价值6888元的“四选三美容套餐”,通过经理申请后仅花费2888元,还表示“想为母亲再申请一个名额”。两名店员当即附和表示“很划算”“想要同款套餐”,一旁的廖女士也动了心。见廖女士态度松动,立即联系门店经理,通过电话向南宁总店申请3个2888元套餐名额。覃某组建微信群,拉廖女士与欣欣人群,约定6月21日一同前往南宁做项目。6月21日,欣欣以“母亲旅游未归”为由临时取消同行,廖女士则与覃某两人乘坐动车前往南宁。抵达后,两人前往青秀区东葛路上一美容医院门诊部,由院长助理杨某接待。杨某称香港总院助理刚好在,可安排为两人面诊。面诊环节,总院助理针对廖女士的面部情况定制了美容方案,报价经“优惠”后为29.8万元,还为覃某定制了7万元的方案。因存款余额不足,廖女士通过微信、支付宝账户转账支付14万元,剩余15.8万元则由该机构财务经理刘某操作廖女士手机下载贷款软件完成支付,并约定“一周内还款可免除6800元贷款利息”。6月23日,廖女士将15.8万元转给刘某后,对方协助取消了贷款。8月23日,廖女士前往南宁某整形医院咨询其他美容项目,提及之前在“美容医院门诊部”花费近30万元做项目的经历。整形医院医生当即提醒她,这一情况符合美容行业常见的“拼房剧本杀”诈骗特征,而且她在“美容医院门诊部”接受的治疗方法,是普通的美容手术,整个疗程仅需数万元,建议她立即收集相关资料报警。针对此事,南宁市公安局长岗派出所王警官表示,若消费者怀疑遭遇美容骗局,首先需固定三大核心证据:一是消费凭证,包括转账记录、收费单据、聊天记录等,需明确资金流向及收款主体;二是相关服务资料,如项目方案、病历、操作记录等,若机构拒绝提供,可通过录音、录像留存沟通证据;三是第三方佐证,如其他医院医生的专业意见、网上同类案例截图等,辅助证明“服务价格不合理”或“存在诱导消费”。民警同时提醒,“拼房剧本杀”通常具有“连环诱导”特征,让顾客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消费陷阱。店家精心设计“拼房”环节,安排工作人员或托儿与目标顾客共处同一房间,通过看似无意的闲聊巧妙吸引顾客注意力——先通过“低价套餐+他人现身说法”降低消费者警惕,再以“异地专家面诊”“专属优惠名额”等名义转移消费场景,最后通过“高额贷款垫付”“限时优惠”等手段引导消费者当场付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