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单
> 副会长单位
> 理事单位

教科书式诚信!佛山一早餐店30年无人收银竟从未有人“走单”

发布时间:2019.06.27

      凌晨两点,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独树岗村市场转角处的早餐店亮灯了。店主蔡结容前往菜市场选购制作早餐的新鲜食材,她丈夫开始做包子,儿子阿辉支起炉灶,儿媳妇阿霞开始煲粥、拌小菜。四点左右,打开卷闸门,迎接第一波到店就餐的食客,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30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蔡结容的早餐店门前总是准时飘出诱人的香气,向小镇的人们敞开大门,跨进门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人间烟火气,还有那份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诚信力量。

  “诚信”,“诚,信也”;“信,诚也”。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店主蔡结容坚持每天凌晨选购准备当天顾客食用食材,开店至今,早餐价格维持多年不变,以“良心价”服务街坊邻里。值得一提的是,店里从不设收银员,开创了顾客自觉付款、自行找零的“自助收银”传统,营业30年来,不但没有差过一分钱,反而赢得了一大批的“铁杆顾客”,期间从未有人“走单”,笔笔都是“诚信账”。

  蔡结容也因此获评为2018年第四季度“最美佛山人”、2018年度“佛山好人”,并于近日入选了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候选名单。

  以诚相待,凌晨2点淘新鲜食材

  早上7、8点,蔡结容的早餐店尤为热闹,80平方米的店铺摆放着12张圆桌,里里外外坐满了食客。该店售卖粥、粉、面、肠粉、云吞等再普通不过的广式早餐,却是芦苞独树岗市场里人气十足的早餐店。

  “做的是‘体力活’,赚的是‘辛苦钱’。”这是蔡结容开早餐店30年来,对于早餐行业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1989年,土生土长的蔡结容和丈夫在佛山三水芦苞镇独树岗村洪圣庙附近开办了“德和茶楼”,这是当时独树岗村第一家早餐店,1993年,将“德和茶楼”搬迁至独树岗村市场里,营业至今。

  营业早餐店以来,起早摸黑也成为蔡结容和家人这30年来的日常。为保证食材的新鲜,每天凌晨2点,蔡结容一家人便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到菜市场淘购新鲜食材、剁肉馅、包干蒸云吞、煲粥拌小菜、下面条煮云吞、招待客人……一直忙活到上午吃早点的客人散的差不多,他们便开始打扫店里卫生,准备午饭,吃完午饭就是休息时间,周而复始。

  “做早餐生意,保证食材的新鲜是应有的诚信。”蔡结容一边双手利落地包着云吞和干蒸一边说道,一拿一刮,一揉一捏,重复地包了一屉又一屉。在她眼里,当天的早餐当天做才是最新鲜最真材实料的。为此,她会亲自到市场去挑选新鲜的食材,每天用不完的食材绝不会留着第二天用,更不会为了多赚钱“偷工减料”。

  来自独树岗村的蔡姨已经在蔡结容的早餐店吃早餐二十多年,炸油条和皮蛋瘦肉粥是她的最爱,说起该早餐店,蔡姨连连称赞。蔡姨表示,在这里的食客街坊大多是都是十多年的老顾客,大家奔的就是食材的新鲜。据早餐店附近的街坊透露,有时候蔡结容的早餐店若有剩余几碗粥未卖出,便会送给当地工厂的工人,绝不剩留。

  谈及客满盈门的经营之道,蔡结容大笑说,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独家秘笈,就是本着方便邻里,为街坊提供新鲜食材的早餐,每一碗都是现买现做的寻常芦苞人家的味道。蔡结容早餐店的炉灶就在正门口,材料的准备、烹煮都是在食客的身边操作着,看得见也闻得到。

  用信买单,30年无人收银未“走单”

  “容姨,两碗粥,一笼包,多少钱?”“11元,放桌面就行。”“霞姐,两碗云吞一碗白粥,7元,我放10元找3元哦。”“好的。”蔡结容和儿媳妇阿霞一边包云吞煮粥,一边招呼顾客,但却没有双手接过顾客的钱,只是在店门口的案台上,放着一个铁盒装着1元5元10元不等零钱,用完餐的顾客都会往铁盒里放钱结账,甚至自己找零。

  蔡结容的早餐店是一家以“诚信”为招牌的早餐店,不设收银员,开创顾客自觉付款、自己找零“自助收银”传统,营业30年来从未有人“走单”,不但没有差过一分钱,反而赢得了一大批的“铁杆顾客”。

  “当时人手不足,没有收银员,顾客就自己埋单、自己找零。”蔡结容回忆,一开始是因为人手不够,节约铺面开支,没有设收银员,后来发现来就餐的基本都是熟客和街坊邻里,大家吃过一两次之后就会知道大概价格是多少,慢慢地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和默契,到现在已经是“心照不宣”了。

  村民蔡伯是蔡结容早餐店的老常客,自打早餐店开张,他几乎天天都来,也早已习惯用完餐自己把钱放进铁盒里。“店里虽然没有收银员,但该给的钱必须要给,用诚信买单,这个比钱都重要。”蔡伯表示,既然店老板信任顾客,作为食客也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就餐完毕就自助买单找零。“这样一来,节约了买单等待的时间,也不会增加店主因收钱要洗手的麻烦。”蔡伯说。

  蔡结容表示,早餐店经营了30年,客人大多是独树岗的同姓村民,没有人会故意不给钱而“走单”;就算是当时忘记给钱,隔天都会专门补上。“三十年来都是这种模式。”蔡结容坦言道,不仅是“自助收银”,部分老街坊更是自助添菜、自助打包,本着彼此信任,为店里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正是这份相互间的信任,给早餐店带来客满盈门。每天凌晨4点,就有第一波食客到店就餐,直至上午9时,客源络绎不绝。蔡结容和家人背对着装钱的铁盒,一心做着新鲜的早餐。一拨顾客吃完自行买单,又一拨顾客报餐坐下等候。80平方米的早餐店,每天卖出几十碗粥,再加上蒸包包、肠粉、油条、云吞等,至少有1000多元的现金流水,桌面上放着的是一笔笔“诚信账”。

  诚信成最美底色,这边乡风文明独好

  早餐店经营30年,始终如一的不仅是“自助收银”传统,还有多年不变的价目表。

  1993年早餐店搬迁至独树岗村市场,时至今日,价格、味道、分量还和当时开店之初一样。白粥一碗1元,一碗3元的小云吞有13只……该早餐店餐单价格大部分是3元起,根据分量大小,价格有所不同。

  “从来没有涨过价,接下来也没有打算涨价,在农村做小本生意,赚的都是街坊钱。”为人实诚的蔡结容认为,店铺开在自家房子,省下了需要交铺租的租金,宁愿少赚一些也不愿抬升早餐价格,以实惠的价格回馈街坊邻里。

  不少村民表示,街坊邻里都把早餐店当成了“村里的早餐食堂”,即使在外务工求学的独树岗村民回家,也都爱来回来这里吃一顿早餐。来这里吃早餐的不仅仅只有上了年纪的长者,还有从小在这里吃着长大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下一代,又回到这里吃一次早餐,从坐在娃娃车里的孩童到双鬓斑白的长者,都是店里的常客。

  “说是来吃早餐,其实更像是老朋友来串门。”村民蔡叔表示,街坊邻里从小就生活在独岗村,时间让他们变成了熟识的老朋友,他们经常在这家早餐店边吃早餐边聊家常,也和蔡结容一家相处融洽,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早餐。

  如今,65岁的蔡结容身体不如过往,早餐店渐渐交由儿子和儿媳接棒。其儿媳妇阿霞表示,现在店里增设了微信支付,主要是为了方便部分年轻人,村里的老一辈还是习惯了用现金。“店里不设收银员的传统,我们一直会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和客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我们很高兴能有这份双方都有的信任。”阿霞说。

  一家早餐店,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信任感。熟客们吃完早餐便把碗直接带到水池,再到门口的钱篮子里自己付款找零,自己打包自己添菜自己冲茶,蔡结容一家则一直坚持真材实料、薄利多销的原则,兢兢业业做着村民喜爱的早餐。

  而这种独特的收款和营业方式,也影响了其他在独树岗村新开的早餐店。目前,独树岗市场已有六七家早餐店,几乎都采取无人收银、顾客自己买单的方式,每日人来人往,传承这诚信友善的良好风气。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更何况是这般信任坦诚。“自助早餐店”践行诚信的微小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是三水芦苞镇乡风文明的梗概。一个只有五六千人口的村居,一家普通的早餐店,店主蔡结容一家和当地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彼此的那信任和自觉,完成了一份不平凡的道德答卷。